寺院简介

寺院介绍


 大林寺,又称大林庵,位于常州横山桥镇横山西麓南坡黄猫岭之西。南朝梁代,有王八百在这里修道。陈代(557—589年)筑馆,名登仙,后毁圮。唐乾宁初,道观得到营缮。宋代开宝七年(974年)重修。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改名冲虚观。元初毁于兵乱。明洪武年间有僧人在废基上重建,更名大林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又扩建,规模甚大,有金刚殿、大雄宝殿、东西经楼、白云精舍及放生池等。金刚殿塑四大金刚,雄伟庄严,可与常州天宁寺四大金刚相媲美。千手观音、十八罗汉、释家牟尼像塑艺也十分精湛,东殿两罗汉,一作读书貌,一作倚睡状,神态自然,栩栩如生,传说是两名高手竞技之作。寺院内有银杏三棵,古井一眼,其中一棵银杏已有800余年树龄,古井相传为梁代王八百炼丹处。寺东侧有龙母井一口,传为项女投井之处。并建有井亭,井亭有“井养飞龙,神胎天赋;峰移出震,圣迹地传”对联一副。

大 事 记

佛法傳入我國已二千餘年,旨在醒群迷、開群慧,令入聖賢步履,得究竟利樂。

  歷代祖師、高僧、大德、弘教法師,創叢林、建寺廟、塑聖像、立教規、建僧團、勤修學,皆是促進人生徹底了悟的無上方便法門。大林寺據《武進縣志》、《陽湖縣志》、《橫山橋鎮志》所記載,始建於南北朝時代,訖今歷經了近一千五百年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裏,這座古剎,可算飽經人世滄桑了。

  據歷史考查,這座古寺解放前有良田數十畝,數十僧人不追求名聞利養,閉關養道、知現象、明因果、講戒律、嚴威儀,如宋代紹興年間,相傳有一位宏光禪師,住東關房,忽見一女投井,頃刻一條神武白龍沖井而出,將一顆夜明珠(又稱如意珠、驪龍珠)吐留本寺(或說神龍留珠,報生母恩)宏光禪師立即刻石曰:「驪珠不失,大林不滅」,永傳後世(惜人事變遷,此石不知埋於何處)。

  這一件件佛教公案,一片片簡短歷史,俱證明了佛法是億萬人民的信仰,億萬人民由此生正信、正行、正修,得正智,樹人格,同時也證明了大林寺這方山土上含蘊了十分深厚的靈秀之氣。嚮往者福氣盈門兒孫發達,朝拜者靈氣護體四時吉祥,興而毀,毀而興,盛而衰,衰而盛,這正是人間正道。

  這座古寺在解放初期,特別是「文革」時期,遭到各種特殊的破壞,幾乎殆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武進縣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大林寺,靜海禪師於一九八九年六月廿八日辭去天寧寺一切職務來到大林寺,當時睡無床,食無筷,炊無灶,靜海禪師即義無反顧地挑起募捐修復的擔子。十年來,他只有一個心願,就是盡快將千年古剎修建好,造福人民,蔽蔭子孫。

江南一方古叢林

  大林寺位於橫山西麓黃貓嶺西側,距清明山南坡腹地。相傳南朝梁代(公元502-557年)有羽人王八百在此築室修道煉丹,稱羽人宮,道果乘鶴而去,今丹井尚在。陳代(公元557-589年),始作「登仙館」,後毀圯。唐乾寧初(公元894年),大加營繕,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重修。宋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改名「沖虛觀」。元初毀於兵亂。明朝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在廢基上重建,更名大林寺。明崇禎年間(公元1628-1644年)雲庵法師率眾營業,繼霽蟾、巨川重掁,建有大殿、白雲堂、大雲樓,客房寮舍、重檐歇頂,威儀整肅,金容炳煥,晨昏唄,聲達崖谷,儼然一方古叢林。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又擴建,規模甚大,基廣百畝,遠勝古昔。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經樓、白雲精舍、觀音殿、關房以及放生池。據志載:天王殿四大金剛雄偉莊嚴,可與天寧寺四大金剛媲美。千手觀音、十八羅漢、釋迦牟尼佛像,工藝精湛。尤以東殿另塑兩羅漢,一作讀書貌、一作倚睡狀,神態自然,栩栩如生,傳說是兩名高師竟技之作。惜百年滄桑,外患內懮,屢閱興廢,自清末以來,雖經覺非、普佛、康甸、瑞邦、光輝、傳德諸僧慘淡經營,仍難以營生,殿堂舍宇,斷垣殘壁,佛像封塵,蛛網垂掛。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系中共地下黨活動場所。解放初,諸僧還俗,大林寺成為武進橫山苗圃駐地。自一九五八年以來,縣苗圃及沿山行政村試種竹、梨、桃、茶、板栗、油桐等經濟林獲成功。大林寺東側百畝竹林,歷四十餘載春風秋雨,蔚然蔥綠、生機盎然、俏影裊姿、縱橫瀟灑。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千年古剎展新姿

  大林禪寺歷經近一個世紀的滄桑變遷,雖經諸多方丈慘淡經營,仍未逃脫荒廢劫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一九八二年被武進縣人民政府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九年隨著宗教政策的進一步落實,經縣政府批准重修,恢復大林寺為宗教活動場所。經市、縣、鎮多方協調,縣屬橫山苗圃遷出了大林禪寺,同年農曆六月廿八日靜海法師率眾進駐,清掃拉圾、雜草,著手籌建修復。此時,廟宇僅存天王殿、大雄寶殿頹壁外殼,東西危房廂樓,十餘間五十年代「農中」破舊教室以及觀音殿的殘垣,佛像法器全無,僧人難以棲身自炊。六十五歲的靜法師,憑著對佛教事業的虔誠之心,帶著二萬多元的多年積蓄,毅然辭去天寧寺一切職務,來到大林古寺,重振佛門雄風。他一靠黨的政策感召人,二靠佛緣廣交人,在僧人、志士的鼎力襄助下,充分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組織實施土木建築。兵分五路,一路人馬推倒殘垣重建圍墻山門,一路搶救危房重建東西廂樓,一路落瓦換椽重修天王殿,另一路翻建大雄寶殿,稍後又組織第五路人馬,請匠人雕塑佛像,夜以繼日,大興土木。法師率眾一面精心組織,事必躬親,督導施工,一面籌措法器,廣做佛事,普結佛緣。歷經六百五十個日日夜夜,常武地區農村第一古叢林--橫山大林禪寺於一九九一年農曆四月初八終於在諸方高僧居士、萬眾善男信女參與下,舉行了佛像開光暨方丈升座大典。

  隨後,靜海法師逐步萌生了籌建萬佛樓的意願。一面相繼建造了客堂、藥師殿、西方三聖殿、大悲樓、講堂、地藏寶殿、齋堂、學僧宿舍、職工宿舍和女眾宿舍等八十一間輔助建築設施,以及龍井聖母殿、放生池、石牌坊、山門甬道等建築。一面積極籌建萬佛樓,自一九九二年起聘請了佛像雕刻的匠人,前後化了四年多時間雕刻了一萬一千一百零一尊神態各異的香木金身佛像。靜海法師兩赴昆明、緬甸請回了身長4.12米,體重5.5噸的臥狀玉佛。臥佛經中緬雙方中介商和寺廟住持多次友好協商,精選整體玉石雕鑿而成,是一件難得的稀世珍品。又澆鑄了重達八噸的天爐寶鼎。一切準備工作到位就緒,即於一九九六年農曆三月初一日,為萬佛樓萬佛和玉佛開光。是日,高僧滿堂,萬眾慶賀。一座巍峨佛殿、樓閣宏峻、金碧輝煌、香煙燎繞的萬佛樓屹立在蒼松翠竹的清明山腹地,供萬人歲歲朝拜。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视频专区
寺院头条